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水文论坛

谈谈建瓯历史洪灾

谈谈建瓯历史洪灾

 

(福建省南平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李清生  2006年6月23日)

 

建瓯市及其所在的建溪流域概况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市区地处建溪与松溪的汇合处,是建瓯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中心区是全市政府机关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的中心,人口集中,市区繁华,但中心区1/2面积为松溪和建溪的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易受洪水淹没。东南部份为低丘地,地势较高。

建瓯市区所在的建溪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每年4~7月为雨季高峰期,受武夷静止锋的影响,上游各县市及本市易连续发生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崇阳溪、南浦溪和松溪三条支流同时发洪或两溪同时发生大洪水都会严重威胁建瓯市区。据水文资料统计,由锋面雨造成的洪水是本市洪灾的主要成因,占建溪发洪次数的80%以上。其次是台风暴雨,每当台风在福州~温州之间的海面登陆时,也会影响闽北东部地区,在松溪、南浦溪流域形成大的暴雨洪水。台风暴雨强度大,历时短,对上游的破坏大,也会威胁到本市区。建溪属山区性河流,汇流时间短,传播速度快,洪水暴涨暴落,一般洪水过程持续时间20多小时,如发生连续洪峰,一般洪水过程持续时间为3-5天。最长时间有12天之久(“98.6”洪水)。

历史洪灾

    《县志》记载市区水灾资料有27年,分别是318年、796年、996年、1026年、1038年、1146年、1167年、1177年、1200年、1202年、1224年、1252年、1416年、1485年、1518年、1536年、1540年、1552年、1556年、1609年、1639年、1647年、1661年、1686年、1784年、1900年、1939年,并用文字记载洪灾情况,如顺治四年(1647年),连日霪雨、溪水泛涨,城中屋宇尽被洪水浸塌。此次大水,船从南门入城,市变成溪巷,建州城市尽成泽国。又如乾隆49年(1784年),大水毁城,淹没公私屋舍4000余家,溺死无数,水至黄华山脚下等等。

据洪水调查,推算1784年洪水,七里街水文站断面洪峰水位为105.86米(黄海高程,下同),洪峰流量21100m3/s。市中心区柴巷34号屋内石刻洪痕高度经测量为106.19米。1900年4月23日洪水,水文站断面洪峰水位为105.26米,洪峰流量20300m3/s。

二十世纪以来,水文资料逐步完整,尤其解放以后,洪水资料均为实测,城区较大的洪水有1950年、1952年、1968年、1982年、1988年、1992年、1995年、1998年、2005年、2006年。

1982年6月19日洪水,实测洪峰水位为102.07米,洪峰流量15000 m3/s,为实测第3大洪水。城区1/2面积被淹,财产损失2925万多元。1998年6月22日为二十世纪以来最大一次洪灾,从6月12日至22日连续11天降雨,建瓯水文站实测总雨量481毫米,14日、16日、17日、20日、21日和22日连续出现六次超危险以上的洪峰,尤其22日下午19时实测最高水位106.23米相应流量高达21600 m3/s,超过了历史调查最大洪水1784年的记录。在这次洪灾中,建瓯市城区80%以上面积被淹,最深处淹没达11米,全市倒塌房屋12.52万间,经济损失21.23亿元。

   2006年6月3日至7日,建瓯市及上游各县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最大为建瓯房道站过程雨量达440.0mm,次大为建瓯东游站435.5mm。建溪建瓯七里街水文站6日22时10分出现自1936年设站以来第二大洪水,洪峰水位103.98m,超危险水位7.98m,流量17500 m3/s,仅次于“98.6”特大洪水。建溪支流松溪建瓯东游水文站6日16时05分洪峰水位135.47米,超危险水位4.47米,超过“98.6”特大洪水,为设站以来最大。

2关于建瓯洪灾频次及量级

如前所述,建瓯市处在崇阳溪、南浦溪和松溪三条支流下流,三条支流同时发洪或两溪同时发生大洪水的机会很多,因此建瓯城区受灾的机会也多。从前述《县志》记载中也可以看出其洪灾的频繁。从调查洪水资料看,1784年和1900年洪水的量级都超过今年的洪水,1784年洪水量级与“98.6”洪水量级相当。因此,并非近年才有特大洪水的。且特大洪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并非每隔多少年均匀地发生一次,有些年代相对集中,有些年代相对稀少,它是随机分布的,这即所谓水文现象的偶然性。所谓百年一遇洪水,是指大于或等于这样量级(或标准)的洪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平均一百年可能发生一次。从实测资料看,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其频次较多,量级也较大,这正是水文现象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当然,不能完全排除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而且人们也不能不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变化,如大范围森植被破坏,荒漠化;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全球气候变暖;太阳黑子活动;海气关系,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均会造成全球气候异常与恶化,导致全球性洪、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并易引发极端性气候现象的发生。近年来,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相继发生的超纪录洪水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闽北近年来洪灾频繁且严重,与全球环境与气候的变化是有一定关系的。但闽北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在今年这次大自然不可抗力的强降水作用情况下,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注:此文在《闽北日报》2006年6月28日第二版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