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人》杂志刊登《郑娟娟:让水文精神涓涓不息》一文
- 发布日期:2014-08-01
- 浏览量:715
近日,厦门市总工会王松副主席亲自带队,深入基层慰问郑娟娟同志。图为刊登在2014年第6期《厦门工人》上的文章《郑娟娟:让水文精神涓涓不息》。
原文附后:
郑娟娟:让水文精神涓涓不息
李剑婷/文 刘剑颖/图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有句经典,女人是水做的。水之澄明,可清净世俗红尘;水之温柔,能滋润万物心田。但水的形态不一,女人也有分几种,有的女人像山泉,有的女人如瀑布,有的女人似红海,有的女人同冰雪。
在厦门的同安汀溪水文站,也有一个如水的女子,郑娟娟。她的形态,就是汀溪山涧里的一股涓涓细流,看似柔弱,却能够抵抗风雨。她用对事业的忠诚、对寂寞的甘守、对梦想的执着,在汀溪的大山里汩汩流淌了八年。2013年,郑娟娟登上“感动厦门十大人物”的舞台接受荣誉表彰。但是,感人的故事并未结束,这股细流仍然涓涓不息,她的动力源泉是“献身、负责、求实”的水文精神,勉励一代代的水文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不平凡的坚持,去捍卫一方水土,造福一方民生。
涓涓细流护汀溪:水文人的八年坚守
2006年,郑娟娟从泉州石砻水文站调至厦门汀溪水文站,任水文站站长,虽说是站长,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整个水文站只有她一个人。汀溪水文站辖区包括汀溪、五丰、造水三个水文站,以及厦门岛外十三个雨量贯彻点,平日里的观测、安装、维修、管理,所有事无巨细都由她一人挑起。直到去年,站里终于来了新人。这些水文专业科班毕业的大学生,从福建省公务员招录考试中脱颖而出,来到特区工作,无疑算幸运的。但是,当他们远离市区,深入大山,却发现一切并不简单:水文观测任务重,常年无休;为了抢测水位,有时要冒着生命危险;经费有限,站里条件简陋,甚至没水没电没厕所……看到这些,几个年轻人的心顿时就凉了。但更令人无法想象的是,在这之前的所有担子,只有郑娟娟一个人扛着,而且这一扛就有七年之久。
从2006年到2014年,郑娟娟在此坚守了八年。八年来,郑娟娟已经把自己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山里人。她带我们去参观她的闺房,就在水文站的一个活动板房里,空间狭窄,冬冷夏热,晚上风大,还会吱呀摇晃。但是郑娟娟说,这已经算好的,以前的站房没水没电没厕所,甚至连下雨都会漏水。这个新闺房,还是最近局里给了经费才有的福利。
郑娟娟来厦门时,只有27岁。我几乎难以想象,一个27岁的女孩子,会将自己的韶华青春深藏在这大山里达八年之久,而这里甚至连简单的生活条件都不具备,还要经受住长年累月的恐惧和孤独,夜晚睡觉的时候,她要在枕头下塞把剪刀为自己壮胆。我问她,是否后悔过?她只是回答我,已经习惯了。简简单单的“习惯”二字,就将八年来的所有辛酸与艰难付诸东流。这就是涓涓细流的力量,即使再难再苦,也能始终如一地捍守在这片土地上。
涓涓细流抗风雨:女孩子的成长历程
关于郑娟娟的荣誉很多,2008年起,汀溪水文站连续五年获全省水文系统先进集体;她本人在2010年至2013年的连续四年里,被评为全省水文系统先进工作者,并荣立三等功一次;2013年,她更被评为“感动厦门十大人物”,此后,她也算小有名气,更得了一个外号,水文女汉子。网上曾有对“女孩子”给过定义:“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修得了电脑,打得了流氓。”但在郑娟娟眼中,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她平日里做的,都足以令其他女汉子都咋舌。暴雨来临,她要三个站来回跑,骑着摩托车冒雨进山测洪;山路被淹,她要冒着生命危险摸索河道淌水进站,几次滑入水中,差点丧命;生病未愈,她要跟洪水抢速度,抱病下水坚守水位到通宵;机器故障,她要扛上水泥沙石和修理工具,跋涉两小时登顶修换,直到日落西山,天色全黑;站房改建,她四处求人钻井,只为能使新人喝上一口水;新春佳节,她牺牲团聚时间,值守岗位,却在站里使用高压锅时,弄伤了脸和眼睛,直到现在,那个疤依然醒目……
在郑娟娟的身上,这样拼命的事就如同家常便饭。都说风雨无情,八年风雨,硬生生地把当年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拉扯成天不怕地不怕的女汉子;但是人间有情,不管是家人,还是当地村民和同事,都给予了她无限的支持。每次听到她说起那些生死遭遇,她总是坦然处之。不过说起自己的身边人,这个坚强的女汉子终究还是落下潸然的泪水。那是她深藏在内心的一番柔情,八年来经历的所有风雨,都是靠着这番柔情去支撑,才能够在风雨面前无所畏惧,战无不胜。
涓涓细流永不急:水文精神的薪火相传
谈起郑娟娟的入行出道,不得不提起两个人:一个是福建农林大学老师赵国基,一个是泉州石砻水文站站长林森块。
2002年6月,郑娟娟大学毕业,那是她修的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和水文并不对口。毕业前一天,赵国基老师找到了她,希望她能参加省水文局的招考。当时的郑娟娟对水文工作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恩师只字未提水文工作的好处,反而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告诉她其中的艰苦。他将水文工作比作与世隔绝的“绝情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要忍住寂寞的煎熬,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但是,这却对整个城市的抗洪减灾工作至关重要,需要静得下心、吃得了苦、踏实肯干的人来承担起这个重担。恩师的谆谆教导,对于20出头的郑娟娟,怎能没有一番心潮澎湃?于是,她参加了报名,并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水文人。
考试通过后,郑娟娟被分配到了泉州石砻站。虽然她早已心有准备,但是当亲眼目睹那里的工作环境时,她还是退缩了。两层破旧漏雨的石头瓦房就是房间,屋外挖个坑、搭两块砖就是厕所,杂物室安个水龙头就是洗浴间……当时的她的确想过要离开。但是,老站长林森块的一把钳子,却坚定了她留下的决心。时任石砻水文站站长的林森块当时已经57岁,再过3年便可退休,在寒冬腊月里,却还要亲自下水安装一把坏掉的水尺,由于手被冻僵,维修的钳子不小心掉下了水。然而,老站长并没有让同事换一把新钳子,反而一头扎进冰冷的水里。一次、两次、三次……这位即将退休的老站长,总共抬头换气了三次,才将水里的那把钳子捞了上来。此时在岸上的郑娟娟,早已哭得泪流满面,老站长缺若无其事地笑着说:“目前水文的经费紧张,站房还没改造,虽说是一把钳子,能节省的为什么不节省?”回想起那天的情景,郑娟娟依然泪眼婆娑。她告诉我,水文精神就是“献身、负责、求实”,这群风里来雨里去的水文人,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涓涓细流汇大爱:水姑娘的美丽梦想
郑娟娟
不过“水姑娘”告诉我,如今的她还有另一个美好心愿,她已经很久没有穿过裙子了,而她最想穿的,是女人一生之中最漂亮的那条裙子。由于常年在山里工作,人烟罕至,没有对外网络,郑娟娟至今还待字闺中。每次有人造访,大家都急着求人给她找对象。但是“水姑娘”总是推脱:“先给年轻人找吧,别整得跟我现在一样。”这样的话听来既让人无奈,又让人心疼。这位“水姑娘”用自己全部的青春献给了水文事业,但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却成了奢侈。但是,好人终归有好梦,我们深深祝福她,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遇见她的圆梦人。我相信,这位“水姑娘”穿上裙子的样子,一定会很美。
(厦门市水文局供稿)
- 上一篇:已到达第一篇
- 下一篇:《中国水利报》“筑梦2014――我的工作生活小故事”首期刊登厦门汀溪水文站站长郑娟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