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水文科普

气象知识知多少

我们作为水文人平时都比较关心天气,特别是在汛期的时候尤为关注,如大风、大雨、雷电、冰雹等信息,这关系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关系到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危,对此你又了解多少呢。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等 ,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降水现象有雨、阵雨、雪、霰、冰雹等 ,地面凝结现象有露、霜、雾淞等 ,视程障碍现象有雾、烟幕、沙尘暴等 ,雷电现象有雷暴、闪电、极光等。空气温度 (简称气温 )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气象站预报的的是离地面 1.5米高度处的气温。气温有定时气温 ,日最高、最低气温等。以摄氏度 ( ℃ ) 表示。空气湿度 (简称湿度 )是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的物理量。气象站预报的是离地面 1.5米高度处的湿度。湿度有 :水汽压——空气中水汽部分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以百帕 (bpa)表示。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以百分数 (%)表示。露点温度——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条件下 ,降低气温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以摄氏度 ( ℃ ) 表示。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 (经融化后 )的水。降水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 ,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 (mm)为单位表示。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

“降水量” (也称“降雨量” )是一个常用的气象名词。通常说的某地的降水量 ,一般专指“在一定时段内 ,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 (经融化后 )降水 ,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在汛期里 ,向上级机关上报的降水量是以个雨量观测点的数据 ,总是有个时间前提。如 ,“今天一小时、三小时、六小时、十二小时和二十四小时降水量是多少毫米”等等。降水强度的级别划分在气象上 ,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 12小时或者 24小时内降水量的多少 ,来划分降雨的等级。 雨、雪、冰雹是常见的天气现象,这些现象在气象术语中统称为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后(固态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则叫降水量。大气中的降水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降水量过少,可以使一望无垠平原大地变成赤野千里、而降水量过多 , 江河、湖泊泛滥成灾。给国家财产、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为了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及广大人们群众服务,气象部门将降水量的大小作了统一划分。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 规定: 24 小时降雨量分为七级:微量(< 0.1 毫米)、小雨( 0.1 ~ 9.9 毫米)、中雨( 10.0 ~24.9 毫米)、大雨( 25.0 ~ 49.9 毫米)、暴雨( 50.0 ~ 99.9 毫米)、大暴雨( 100.0 ~ 200.0 毫米)、特大暴雨(> 200 毫米)。将 24 小时降雪量分为以下四级:小雪 (0.1 ~ 2.4 毫米)、中雪( 2.5 ~ 4.9 毫米)、大雪( 5.0 ~ 9.9 毫米)、暴雪(10.0 毫米)。 降水量的测量一般气象台站 ,而我们上报的数据是由我们水文人自己观测,用两种方法测量降水 ,一种是人工方法 ,使用的仪器是雨量器 ,另一种是使用自动雨量计。人工测量的方法比较准确 ,是降水数据最主要的来源。

因此,若某地出现持续的暴雨或大暴雨,则常常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若较长时间没有降水或降水量很小,则出现会干旱。有了以上明确的划分,人们就能根据气象台作出的预报,判定出未来降水量的强度及大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