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水资源公报
- 发布日期:2006-01-21
- 浏览量:985
概 述
2006年,全省平均降水量2131.5毫米,折合水量2639.8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1.5%,比常年偏多27.1%,属丰水年。全省最大点降水量为同安小坪水库3480.0毫米;最小点降水量为长乐梅花1097.0毫米。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622.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4.60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量1.2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623.48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4563立方米。年供水总量187.25亿立方米;年用水量187.25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92.2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24%。
水文部门对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监测评价成果表明,2583公里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19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5.06%;污染河长为386公里,占14.94%,与上年相比减少了5.77%。水体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一、 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全省2006年平均降水量2131.5毫米,折合水量2639.8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1.5%,比常年偏多27.1%,属丰水年。行政分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漳州市,为2537.7毫米;最小的是三明市,为1925.0毫米。与常年相比,各市偏多12.5~55.2%。其中,漳州市偏多最多,为55.2%。
2006年行政分区降水情况
表1
分区名称 |
福 州 |
厦 门 |
莆 田 |
泉 州 |
漳 州 |
龙 岩 |
三明 |
南 平 |
宁 德 |
全 省 |
年降水量(mm) |
2022.0 |
2110.0 |
2061.8 |
2111.0 |
2537.7 |
2082.7 |
1925.0 |
2125.7 |
2317.6 |
2131.5 |
折合水量(亿m3) |
245.78 |
34.33 |
84.76 |
237.28 |
326.02 |
398.86 |
442.25 |
559.49 |
311.07 |
2639.84 |
与上年比较(±%) |
13.0 |
18.3 |
15.3 |
16.8 |
37.6 |
14.4 |
-5.6 |
12.0 |
7.2 |
11.5 |
与常年比较(±%) |
32.9 |
39.7 |
32.3 |
31.4 |
55.2 |
23.2 |
12.5 |
19.7 |
35.9 |
27.1 |
全省主要江河中,闽江(福建部分)年降水量为2044.8毫米,折合水量为1225.2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9.1%;九龙江、汀江、晋江、交溪(福建部分)年降水量分别为2294.0毫米、2043.9毫米、2223.5毫米、2323.3毫米,分别比常年偏多36.2%、21.3%、34.6%、32.2%。
受气候、地形及台风路径的影响,我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从2006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上可以看出,闽东北及闽西南的部分山区为降水高值区,年降水量大于2300毫米,长乐——平潭——石狮沿海一带为降水低值区,年降水量小于1500毫米。全省最大点降水量为同安小坪水库3480.0毫米,全省最小点降水量为长乐梅花1097.0毫米。
2006年固定降水代表站七里街、郑店、上杭、石砻、白塔的月降水过程线如图4所示。从代表站月降水量过程线可知,我省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代表站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在73~81%之间,最大4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在62~68%之间。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6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1622.26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1309.9毫米,比上年多15.9%,比常年多37.6%。全省九设区市的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多。行政分区中,南平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最多,为344.01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21.20%,比常年多27.5%;厦门市最少,为20.26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25%,比常年多60.3%。
注: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河川径流量
2006年,全省主要江河闽江(福建部分)、九龙江、汀江、晋江、交溪(福建部分)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733.68亿立方米、231.45亿立方米、115.01亿立方米、70.03亿立方米、74.27亿立方米。其中闽江的地表水资源量最多,占全省的45.2%。5条主要江河的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常年偏多。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6年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454.60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8.00%。其中山丘区450.45亿立方米,平原区4.48亿立方米。行政分区中,地下水资源量最多的是南平市96.86亿立方米,最少的是厦门市5.61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的21.31%和1.23%。
(四)水资源总量
2006年福建省水资源总量1623.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22.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4.60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量1.22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61,产水模数131.0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2006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
表2 单位:亿立方米
分区名称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三明 |
南平 |
宁德 |
全省 |
地表水资源量 |
142.93 |
20.26 |
46.64 |
134.49 |
226.33 |
244.25 |
265.31 |
344.01 |
198.04 |
1622.26 |
地下水资源量 |
41.85 |
5.61 |
13.26 |
38.68 |
60.02 |
66.66 |
79.53 |
96.86 |
52.13 |
454.60 |
地下水与地 表水不重 复量 |
0.31 |
0.00 |
0.30 |
0.19 |
0.42 |
0.00 |
0.00 |
0.00 |
0.00 |
1.22 |
水 资 源 总 量 |
143.24 |
20.26 |
46.94 |
134.68 |
226.75 |
244.25 |
265.31 |
344.01 |
198.04 |
1623.48 |
(五)出入境水量
2006年外省入境水量为32.67亿立方米。其中从浙江省庆元县流入闽江松溪的水量为13.42亿立方米,从浙江省泰顺县流入赛江的水量为19.25亿立方米。从我省流出的水量为173.33亿立方米,主要是龙岩市的长汀县、上杭县、永定县、武平县、连城县、新罗区,漳州市的平和县,南平市的浦城县、光泽县,三明市宁化县的部分水量。其中,流入广东韩江水量为158.42亿立方米;从浦城、光泽、宁化等县流入鄱阳湖水量为13.40亿立方米;从浦城县流入钱塘江水量为1.51亿立方米。全省入海水量为1447.25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
二、蓄水动态
根据对全省17座大型水库和87座中型水库资料统计,2006年末总蓄水量70.0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总蓄水量69.82亿立方米增加0.2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006年末总蓄水量60.5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1亿立方米。
2006年福建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表3 单位:亿立方米
分区名称 |
大型水库 |
中型水库 |
上年末蓄水总量 |
当年末蓄水总量 |
年蓄水变量 |
福 州 |
3 |
6 |
21.18 |
20.48 |
-0.7 |
厦 门 |
0 |
3 |
0.63 |
0.42 |
-0.21 |
莆 田 |
1 |
4 |
2.22 |
2.09 |
-0.13 |
泉 州 |
2 |
13 |
5.71 |
4.94 |
-0.77 |
漳 州 |
2 |
16 |
2.93 |
3.17 |
0.24 |
龙 岩 |
2 |
11 |
17.59 |
15.79 |
-1.8 |
三 明 |
3 |
18 |
11.73 |
14.19 |
2.46 |
南 平 |
2 |
10 |
2.61 |
3.10 |
0.49 |
宁 德 |
2 |
6 |
5.22 |
5.86 |
0.64 |
全 省 |
17 |
87 |
69.82 |
70.04 |
0.22 |
三、供用水量
(一)供水量
全省年供水总量为187.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蓄水、引水、提水)供水量180.04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02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1.19亿立方米。行政分区福州市供水量最大,为31.57亿立方米;厦门市供水量最小,为5.86亿立方米。
注:供水量是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不含水力发电用水量)
2006年行政分区供水情况
表4 单位:亿立方米
分 区 名 称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三明 |
南平 |
宁德 |
全省 |
蓄水工程供水 |
5.93 |
1.99 |
5.16 |
8.78 |
6.47 |
3.37 |
3.61 |
9.88 |
5.51 |
50.70 |
引水工程供水 |
5.67 |
2.65 |
2.91 |
15.69 |
10.30 |
11.71 |
11.41 |
13.15 |
7.59 |
81.08 |
提水工程供水 |
19.69 |
0.38 |
0.78 |
2.25 |
3.49 |
7.63 |
10.05 |
2.15 |
1.84 |
48.26 |
地下水源供水 |
0.28 |
0.77 |
0.08 |
2.27 |
0.61 |
0.97 |
0.23 |
0.67 |
0.14 |
6.02 |
其他水源供水 |
0.00 |
0.07 |
0.16 |
0.00 |
0.00 |
0.14 |
0.38 |
0.38 |
0.06 |
1.19 |
总 供 水 量 |
31.57 |
5.86 |
9.09 |
28.99 |
20.87 |
23.82 |
25.68 |
26.23 |
15.14 |
187.25 |
(二)用水量
全省年用水总量为187.2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包括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其他(林牧渔)用水量,为99.61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92.20亿立方米;其次是工业用水量,为66.90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为13.83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为8.56亿立方米。行政分区中,福州市用水量最多,达31.35亿立方米;厦门市用水量最少,为5.88亿立方米。
注:用水量是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不含水力发电用水和海水利用量)
2006年行政分区用水情况
表5 单位:亿立方米
分区名称 |
福 州 |
厦 门 |
莆 田 |
泉 州 |
漳 州 |
龙 岩 |
三 明 |
南 平 |
宁 德 |
全 省 |
农田灌溉 |
11.70 |
1.84 |
5.34 |
9.30 |
12.29 |
12.33 |
13.48 |
16.94 |
8.98 |
92.20 |
工业用水 |
13.62 |
1.88 |
1.76 |
14.78 |
4.53 |
9.45 |
9.78 |
7.15 |
3.95 |
66.90 |
城镇生活 |
3.11 |
1.49 |
1.07 |
2.81 |
1.46 |
0.86 |
0.94 |
1.16 |
0.93 |
13.83 |
农村生活 |
1.45 |
0.24 |
0.67 |
1.70 |
1.29 |
1.00 |
0.70 |
0.73 |
0.78 |
8.56 |
其他用水 |
1.69 |
0.41 |
0.25 |
0.40 |
1.30 |
0.18 |
0.78 |
0.25 |
0.50 |
5.76 |
总用水量 |
31.57 |
5.86 |
9.09 |
28.99 |
20.87 |
23.82 |
25.68 |
26.23 |
15.14 |
187.25 |
(三)用水分析
2006年行政分区用水指标
表6
分区名称 |
人均水资源量(m3) |
人均综合用水量(m3) |
万元GDP用水量(m3)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 |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m3) |
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L/日) |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 用水量(L/日) |
福 州 |
2142 |
470 |
191 |
201 |
716 |
229 |
104 |
厦 门 |
870 |
252 |
49 |
31 |
674 |
216 |
105 |
莆 田 |
1665 |
322 |
215 |
85 |
749 |
219 |
98 |
泉 州 |
1733 |
377 |
153 |
142 |
651 |
209 |
99 |
漳 州 |
4804 |
442 |
292 |
169 |
677 |
211 |
101 |
龙 岩 |
8882 |
866 |
531 |
503 |
767 |
217 |
100 |
三 明 |
10084 |
973 |
569 |
638 |
693 |
231 |
95 |
南 平 |
11952 |
911 |
664 |
601 |
694 |
238 |
92 |
宁 德 |
6514 |
498 |
393 |
330 |
648 |
215 |
99 |
全 省 |
4563 |
526 |
247 |
198 |
696 |
220 |
99 |
四、水质评价
(一)河流水质
2006年是丰水年,全省主要江河总体水质状况同上年相比有所好转。通过对全省7个水系69个断面的水质监测,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在2583公里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19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5.06%。污染(Ⅳ、Ⅴ类和劣Ⅴ类)河长为386公里,占14.94%,与上年相比减少了5.77%。水体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闽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明显好转。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241公里,占评价河长的94.95%;污染河长为66公里,占5.05%,比上年减少了10.86%。污染主要分布在支流大樟溪凤洋段和闽江下游魁岐、马尾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
九龙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明显下降。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6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57.30%;污染河长为199公里,占42.70%,比上年增加了14.59%。污染主要分布在龙岩的东兴-漳平河段、西溪的龙山、西溪桥河段及干流的石码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汀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相当。在评价的300公里河长中全部达标。
晋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明显好转。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14公里,占66.67%;污染河长为57公里,占33.33%,比上年减少了33.34%,污染主要分布在上游蓬壶和永春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闽东诸河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明显好转。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78公里,占93.68%;污染河长为12公里,占6.32%,比上年减少了16.84%。污染主要分布在交溪的周宁河段和金溪的东湖塘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和溶解氧。
木兰溪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52公里,占评价河长的50.00%;污染河长为52公里,占50.00%,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3.46%。污染主要分布在新度、仙游和涵江区河段,其中涵江区河段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总磷。
闽南诸小河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相当。在所评价的45公里河长中,水质全部为Ⅱ类。
2006年福建省主要江河水质状况
水系 |
评价 河长 |
时段 |
Ⅰ、Ⅱ |
Ⅲ |
Ⅳ |
Ⅴ |
劣Ⅴ |
|||||
河长 |
占% |
河长 |
占% |
河长 |
占% |
河长 |
占% |
河长 |
占% |
|||
闽 江 |
1307 |
丰水期 |
1018 |
77.89 |
270 |
20.66 |
12 |
0.92 |
7 |
0.53 |
|
|
枯水期 |
845 |
64.65 |
363 |
27.77 |
52 |
3.98 |
|
|
47 |
3.60 |
||
全年期 |
1023 |
78.27 |
218 |
16.68 |
19 |
1.45 |
47 |
3.60 |
|
|
||
九 龙 江 |
466 |
丰水期 |
267 |
57.30 |
33 |
7.08 |
68 |
14.59 |
68 |
14.59 |
30 |
6.44 |
枯水期 |
267 |
57.30 |
|
|
101 |
21.67 |
68 |
14.59 |
30 |
6.44 |
||
全年期 |
267 |
57.30 |
|
|
101 |
21.67 |
68 |
14.59 |
30 |
6.44 |
||
汀 江 |
300 |
丰水期 |
46 |
15.33 |
254 |
84.67 |
|
|
|
|
|
|
枯水期 |
300 |
100 |
|
|
|
|
|
|
|
|
||
全年期 |
152 |
50.67 |
148 |
49.33 |
|
|
|
|
|
|
||
晋 江 |
171 |
丰水期 |
|
|
114 |
66.67 |
|
|
15 |
8.77 |
42 |
24.56 |
枯水期 |
|
|
129 |
75.44 |
|
|
|
|
42 |
24.56 |
||
全年期 |
|
|
114 |
66.67 |
15 |
8.77 |
|
|
42 |
24.56 |
||
闽东诸河 |
190 |
丰水期 |
123 |
64.74 |
66 |
34.73 |
|
|
|
|
1 |
0.53 |
枯水期 |
128 |
67.37 |
18 |
9.47 |
32 |
16.84 |
11 |
5.79 |
1 |
0.53 |
||
全年期 |
146 |
76.84 |
32 |
16.84 |
11 |
5.79 |
|
|
1 |
0.53 |
||
木兰溪 |
104 |
丰水期 |
44 |
42.31 |
47 |
45.19 |
|
|
|
|
13 |
12.50 |
枯水期 |
52 |
50.00 |
|
|
39 |
37.50 |
|
|
13 |
12.50 |
||
全年期 |
52 |
50.00 |
|
|
39 |
37.50 |
|
|
13 |
12.50 |
||
闽南诸小河 |
45 |
丰水期 |
45 |
100 |
|
|
|
|
|
|
|
|
枯水期 |
45 |
100 |
|
|
|
|
|
|
|
|
||
全年期 |
45 |
100 |
|
|
|
|
|
|
|
|
||
全 省 |
2583 |
丰水期 |
1543 |
59.74 |
784 |
30.35 |
80 |
3.10 |
90 |
3.48 |
86 |
3.33 |
枯水期 |
1637 |
63.38 |
510 |
19.74 |
224 |
8.67 |
79 |
3.06 |
133 |
5.15 |
||
全年期 |
1685 |
65.24 |
512 |
19.82 |
185 |
7.16 |
115 |
4.45 |
86 |
3.33 |
河长单位:公里
(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分别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进行评价。根据单指标评价法,并根据Ⅲ类水质标准进行水源地水质合格评价。全省九个设区市15个主要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水质较好的有龙岩的北门水厂水源地、宁德的金涵水库、三明的东牙溪水库和莆田的东圳水库,这4个水源地的年测次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6.1%和83.3%。水质较差的是泉州晋江北渠的北峰和东湖桥2个供水水源地,这2个水源地全年没有合格测次,主要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铁和锰。
(三)重点水功能区
全省选用5个重点水功能区进行达标评价,分别是闽江延平区景观娱乐用水区、闽江北港北岸福州市区景观娱乐用水区、沙溪三明市区工业用水区、北溪漳州、厦门饮用水源区、晋江泉州及湄洲湾南岸开发区饮用水源区,这5个水功能区的监测断面水质基本能满足本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
五、重要水事
(一)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视察我省灾区
2006年是建国以来我省台风洪涝灾害损失最严重的一年。5-8月份,我省相继遭受了第1号强台风“珍珠”的严重影响,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第5号台风“格美”、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的正面袭击,闽江发生了约35年一遇的大洪水。其中,“桑美”超强台风是我国台风强度重新分级后登陆的第一个超强台风,也是建国后有气象记录以来风力最强、破坏力最大的台风。6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龙岩市永定县视察灾情。回良玉副总理也分别于5月20日和8月12日先后视察我省漳州市和福鼎市灾区。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省党政军民同自然灾害进行了殊死搏斗,取得了防灾抗灾的决定性胜利。12月19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
(二)省政府颁布了《福建省取水许可管理权限规定》
为贯彻国务院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2006年11月10日,省政府颁布了《福建省取水许可管理权限规定》,明确了全省取水许可分级管理权限;省水利厅制定了《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验收规程(试行)》和《福建省取用水计划和总结暂行规定》等配套的规范性文件,有力推动我省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
(三)水能资源得到规范管理
省政府理顺了农村小水电管理职能,明确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项目的行政管理职能由省水利厅负责。全省加快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强化小水电项目的建设监管,全面推行水能资源开发有偿出让制度,水能资源无序开发现象得到遏制。
(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2006年,在建省级水利基建项目共分为八大类27项,年度计划投资14.08亿元。列入省重点的水利工程完成年度投资2.49亿元,占计划的108%,是历年来完成任务最好的一年。其中莆田木兰溪郑坂段防洪堤完成计划166%、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工程完成计划的124 %。泉州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完成投资2.05亿元,占年计划106 %。泉州外走马埭等大型围垦工程完成年度任务的102%。
(五)“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千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全年完成1527个,受益人口144.9万人;千座水库保安工程完成102座;千万方山地水利工程完成山地蓄水池4536座,容积20.8万方,小型水库23座;千万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完成51.1万亩;千公里河道清水工程完成75公里;千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完成151.86万亩,启动了中央苏区县新一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计划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
(六)水资源保护及节水工作取得新成果
按照《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完成了全省371个一级功能区和39个二级饮用水源区的确界立碑工作。全省水利系统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的普查登记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发了福建省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受到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的充分肯定。莆田市被列入新一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七)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全省有46 个县(市、区)所属共178个国有水管单位出台改革方案,完成分类定性并核定编制。省级仅一个水管单位九龙江北溪管理局已完成改革任务,有7个设区市完成直属水管单位改革任务,占市属水管单位总数的77.8%。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改制1005处,新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350个。
概 述
2006年,全省平均降水量2131.5毫米,折合水量2639.8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1.5%,比常年偏多27.1%,属丰水年。全省最大点降水量为同安小坪水库3480.0毫米;最小点降水量为长乐梅花1097.0毫米。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622.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4.60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量1.2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623.48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4563立方米。年供水总量187.25亿立方米;年用水量187.25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92.2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49.24%。
水文部门对全省主要江河水质监测评价成果表明,2583公里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19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5.06%;污染河长为386公里,占14.94%,与上年相比减少了5.77%。水体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一、 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全省2006年平均降水量2131.5毫米,折合水量2639.8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1.5%,比常年偏多27.1%,属丰水年。行政分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漳州市,为2537.7毫米;最小的是三明市,为1925.0毫米。与常年相比,各市偏多12.5~55.2%。其中,漳州市偏多最多,为55.2%。
2006年行政分区降水情况
表1
分区名称 |
福 州 |
厦 门 |
莆 田 |
泉 州 |
漳 州 |
龙 岩 |
三明 |
南 平 |
宁 德 |
全 省 |
年降水量(mm) |
2022.0 |
2110.0 |
2061.8 |
2111.0 |
2537.7 |
2082.7 |
1925.0 |
2125.7 |
2317.6 |
2131.5 |
折合水量(亿m3) |
245.78 |
34.33 |
84.76 |
237.28 |
326.02 |
398.86 |
442.25 |
559.49 |
311.07 |
2639.84 |
与上年比较(±%) |
13.0 |
18.3 |
15.3 |
16.8 |
37.6 |
14.4 |
-5.6 |
12.0 |
7.2 |
11.5 |
与常年比较(±%) |
32.9 |
39.7 |
32.3 |
31.4 |
55.2 |
23.2 |
12.5 |
19.7 |
35.9 |
27.1 |
全省主要江河中,闽江(福建部分)年降水量为2044.8毫米,折合水量为1225.2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19.1%;九龙江、汀江、晋江、交溪(福建部分)年降水量分别为2294.0毫米、2043.9毫米、2223.5毫米、2323.3毫米,分别比常年偏多36.2%、21.3%、34.6%、32.2%。
受气候、地形及台风路径的影响,我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从2006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上可以看出,闽东北及闽西南的部分山区为降水高值区,年降水量大于2300毫米,长乐——平潭——石狮沿海一带为降水低值区,年降水量小于1500毫米。全省最大点降水量为同安小坪水库3480.0毫米,全省最小点降水量为长乐梅花1097.0毫米。
2006年固定降水代表站七里街、郑店、上杭、石砻、白塔的月降水过程线如图4所示。从代表站月降水量过程线可知,我省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代表站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在73~81%之间,最大4个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在62~68%之间。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6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1622.26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1309.9毫米,比上年多15.9%,比常年多37.6%。全省九设区市的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多。行政分区中,南平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最多,为344.01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21.20%,比常年多27.5%;厦门市最少,为20.26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25%,比常年多60.3%。
注: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河川径流量
2006年,全省主要江河闽江(福建部分)、九龙江、汀江、晋江、交溪(福建部分)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733.68亿立方米、231.45亿立方米、115.01亿立方米、70.03亿立方米、74.27亿立方米。其中闽江的地表水资源量最多,占全省的45.2%。5条主要江河的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常年偏多。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6年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454.60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8.00%。其中山丘区450.45亿立方米,平原区4.48亿立方米。行政分区中,地下水资源量最多的是南平市96.86亿立方米,最少的是厦门市5.61亿立方米,分别占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的21.31%和1.23%。
(四)水资源总量
2006年福建省水资源总量1623.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22.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4.60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重复量1.22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61,产水模数131.0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2006年行政分区水资源总量
表2 单位:亿立方米
分区名称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三明 |
南平 |
宁德 |
全省 |
地表水资源量 |
142.93 |
20.26 |
46.64 |
134.49 |
226.33 |
244.25 |
265.31 |
344.01 |
198.04 |
1622.26 |
地下水资源量 |
41.85 |
5.61 |
13.26 |
38.68 |
60.02 |
66.66 |
79.53 |
96.86 |
52.13 |
454.60 |
地下水与地 表水不重 复量 |
0.31 |
0.00 |
0.30 |
0.19 |
0.42 |
0.00 |
0.00 |
0.00 |
0.00 |
1.22 |
水 资 源 总 量 |
143.24 |
20.26 |
46.94 |
134.68 |
226.75 |
244.25 |
265.31 |
344.01 |
198.04 |
1623.48 |
(五)出入境水量
2006年外省入境水量为32.67亿立方米。其中从浙江省庆元县流入闽江松溪的水量为13.42亿立方米,从浙江省泰顺县流入赛江的水量为19.25亿立方米。从我省流出的水量为173.33亿立方米,主要是龙岩市的长汀县、上杭县、永定县、武平县、连城县、新罗区,漳州市的平和县,南平市的浦城县、光泽县,三明市宁化县的部分水量。其中,流入广东韩江水量为158.42亿立方米;从浦城、光泽、宁化等县流入鄱阳湖水量为13.40亿立方米;从浦城县流入钱塘江水量为1.51亿立方米。全省入海水量为1447.25亿立方米(不含过境水量)。
二、蓄水动态
根据对全省17座大型水库和87座中型水库资料统计,2006年末总蓄水量70.04亿立方米,比上年末总蓄水量69.82亿立方米增加0.2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006年末总蓄水量60.5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1亿立方米。
2006年福建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表3 单位:亿立方米
分区名称 |
大型水库 |
中型水库 |
上年末蓄水总量 |
当年末蓄水总量 |
年蓄水变量 |
福 州 |
3 |
6 |
21.18 |
20.48 |
-0.7 |
厦 门 |
0 |
3 |
0.63 |
0.42 |
-0.21 |
莆 田 |
1 |
4 |
2.22 |
2.09 |
-0.13 |
泉 州 |
2 |
13 |
5.71 |
4.94 |
-0.77 |
漳 州 |
2 |
16 |
2.93 |
3.17 |
0.24 |
龙 岩 |
2 |
11 |
17.59 |
15.79 |
-1.8 |
三 明 |
3 |
18 |
11.73 |
14.19 |
2.46 |
南 平 |
2 |
10 |
2.61 |
3.10 |
0.49 |
宁 德 |
2 |
6 |
5.22 |
5.86 |
0.64 |
全 省 |
17 |
87 |
69.82 |
70.04 |
0.22 |
三、供用水量
(一)供水量
全省年供水总量为187.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蓄水、引水、提水)供水量180.04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6.02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1.19亿立方米。行政分区福州市供水量最大,为31.57亿立方米;厦门市供水量最小,为5.86亿立方米。
注:供水量是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不含水力发电用水量)
2006年行政分区供水情况
表4 单位:亿立方米
分 区 名 称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三明 |
南平 |
宁德 |
全省 |
蓄水工程供水 |
5.93 |
1.99 |
5.16 |
8.78 |
6.47 |
3.37 |
3.61 |
9.88 |
5.51 |
50.70 |
引水工程供水 |
5.67 |
2.65 |
2.91 |
15.69 |
10.30 |
11.71 |
11.41 |
13.15 |
7.59 |
81.08 |
提水工程供水 |
19.69 |
0.38 |
0.78 |
2.25 |
3.49 |
7.63 |
10.05 |
2.15 |
1.84 |
48.26 |
地下水源供水 |
0.28 |
0.77 |
0.08 |
2.27 |
0.61 |
0.97 |
0.23 |
0.67 |
0.14 |
6.02 |
其他水源供水 |
0.00 |
0.07 |
0.16 |
0.00 |
0.00 |
0.14 |
0.38 |
0.38 |
0.06 |
1.19 |
总 供 水 量 |
31.57 |
5.86 |
9.09 |
28.99 |
20.87 |
23.82 |
25.68 |
26.23 |
15.14 |
187.25 |
(二)用水量
全省年用水总量为187.2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包括农田灌溉用水量和其他(林牧渔)用水量,为99.61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为92.20亿立方米;其次是工业用水量,为66.90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为13.83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量为8.56亿立方米。行政分区中,福州市用水量最多,达31.35亿立方米;厦门市用水量最少,为5.88亿立方米。
注:用水量是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不含水力发电用水和海水利用量)
2006年行政分区用水情况
表5 单位:亿立方米
分区名称 |
福 州 |
厦 门 |
莆 田 |
泉 州 |
漳 州 |
龙 岩 |
三 明 |
南 平 |
宁 德 |
全 省 |
农田灌溉 |
11.70 |
1.84 |
5.34 |
9.30 |
12.29 |
12.33 |
13.48 |
16.94 |
8.98 |
92.20 |
工业用水 |
13.62 |
1.88 |
1.76 |
14.78 |
4.53 |
9.45 |
9.78 |
7.15 |
3.95 |
66.90 |
城镇生活 |
3.11 |
1.49 |
1.07 |
2.81 |
1.46 |
0.86 |
0.94 |
1.16 |
0.93 |
13.83 |
农村生活 |
1.45 |
0.24 |
0.67 |
1.70 |
1.29 |
1.00 |
0.70 |
0.73 |
0.78 |
8.56 |
其他用水 |
1.69 |
0.41 |
0.25 |
0.40 |
1.30 |
0.18 |
0.78 |
0.25 |
0.50 |
5.76 |
总用水量 |
31.57 |
5.86 |
9.09 |
28.99 |
20.87 |
23.82 |
25.68 |
26.23 |
15.14 |
187.25 |
(三)用水分析
2006年行政分区用水指标
表6
分区名称 |
人均水资源量(m3) |
人均综合用水量(m3) |
万元GDP用水量(m3)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 |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m3) |
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L/日) |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 用水量(L/日) |
福 州 |
2142 |
470 |
191 |
201 |
716 |
229 |
104 |
厦 门 |
870 |
252 |
49 |
31 |
674 |
216 |
105 |
莆 田 |
1665 |
322 |
215 |
85 |
749 |
219 |
98 |
泉 州 |
1733 |
377 |
153 |
142 |
651 |
209 |
99 |
漳 州 |
4804 |
442 |
292 |
169 |
677 |
211 |
101 |
龙 岩 |
8882 |
866 |
531 |
503 |
767 |
217 |
100 |
三 明 |
10084 |
973 |
569 |
638 |
693 |
231 |
95 |
南 平 |
11952 |
911 |
664 |
601 |
694 |
238 |
92 |
宁 德 |
6514 |
498 |
393 |
330 |
648 |
215 |
99 |
全 省 |
4563 |
526 |
247 |
198 |
696 |
220 |
99 |
四、水质评价
(一)河流水质
2006年是丰水年,全省主要江河总体水质状况同上年相比有所好转。通过对全省7个水系69个断面的水质监测,采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在2583公里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19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85.06%。污染(Ⅳ、Ⅴ类和劣Ⅴ类)河长为386公里,占14.94%,与上年相比减少了5.77%。水体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等。
闽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明显好转。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241公里,占评价河长的94.95%;污染河长为66公里,占5.05%,比上年减少了10.86%。污染主要分布在支流大樟溪凤洋段和闽江下游魁岐、马尾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
九龙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明显下降。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267公里,占评价河长的57.30%;污染河长为199公里,占42.70%,比上年增加了14.59%。污染主要分布在龙岩的东兴-漳平河段、西溪的龙山、西溪桥河段及干流的石码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汀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相当。在评价的300公里河长中全部达标。
晋江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明显好转。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14公里,占66.67%;污染河长为57公里,占33.33%,比上年减少了33.34%,污染主要分布在上游蓬壶和永春河段,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闽东诸河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明显好转。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178公里,占93.68%;污染河长为12公里,占6.32%,比上年减少了16.84%。污染主要分布在交溪的周宁河段和金溪的东湖塘段,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和溶解氧。
木兰溪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为52公里,占评价河长的50.00%;污染河长为52公里,占50.00%,与上年相比增加了13.46%。污染主要分布在新度、仙游和涵江区河段,其中涵江区河段水体污染较为严重,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总磷。
闽南诸小河 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相当。在所评价的45公里河长中,水质全部为Ⅱ类。
2006年福建省主要江河水质状况
水系 |
评价 河长 |
时段 |
Ⅰ、Ⅱ |
Ⅲ |
Ⅳ |
Ⅴ |
劣Ⅴ |
|||||
河长 |
占% |
河长 |
占% |
河长 |
占% |
河长 |
占% |
河长 |
占% |
|||
闽 江 |
1307 |
丰水期 |
1018 |
77.89 |
270 |
20.66 |
12 |
0.92 |
7 |
0.53 |
|
|
枯水期 |
845 |
64.65 |
363 |
27.77 |
52 |
3.98 |
|
|
47 |
3.60 |
||
全年期 |
1023 |
78.27 |
218 |
16.68 |
19 |
1.45 |
47 |
3.60 |
|
|
||
九 龙 江 |
466 |
丰水期 |
267 |
57.30 |
33 |
7.08 |
68 |
14.59 |
68 |
14.59 |
30 |
6.44 |
枯水期 |
267 |
57.30 |
|
|
101 |
21.67 |
68 |
14.59 |
30 |
6.44 |
||
全年期 |
267 |
57.30 |
|
|
101 |
21.67 |
68 |
14.59 |
30 |
6.44 |
||
汀 江 |
300 |
丰水期 |
46 |
15.33 |
254 |
84.67 |
|
|
|
|
|
|
枯水期 |
300 |
100 |
|
|
|
|
|
|
|
|
||
全年期 |
152 |
50.67 |
148 |
49.33 |
|
|
|
|
|
|
||
晋 江 |
171 |
丰水期 |
|
|
114 |
66.67 |
|
|
15 |
8.77 |
42 |
24.56 |
枯水期 |
|
|
129 |
75.44 |
|
|
|
|
42 |
24.56 |
||
全年期 |
|
|
114 |
66.67 |
15 |
8.77 |
|
|
42 |
24.56 |
||
闽东诸河 |
190 |
丰水期 |
123 |
64.74 |
66 |
34.73 |
|
|
|
|
1 |
0.53 |
枯水期 |
128 |
67.37 |
18 |
9.47 |
32 |
16.84 |
11 |
5.79 |
1 |
0.53 |
||
全年期 |
146 |
76.84 |
32 |
16.84 |
11 |
5.79 |
|
|
1 |
0.53 |
||
木兰溪 |
104 |
丰水期 |
44 |
42.31 |
47 |
45.19 |
|
|
|
|
13 |
12.50 |
枯水期 |
52 |
50.00 |
|
|
39 |
37.50 |
|
|
13 |
12.50 |
||
全年期 |
52 |
50.00 |
|
|
39 |
37.50 |
|
|
13 |
12.50 |
||
闽南诸小河 |
45 |
丰水期 |
45 |
100 |
|
|
|
|
|
|
|
|
枯水期 |
45 |
100 |
|
|
|
|
|
|
|
|
||
全年期 |
45 |
100 |
|
|
|
|
|
|
|
|
||
全 省 |
2583 |
丰水期 |
1543 |
59.74 |
784 |
30.35 |
80 |
3.10 |
90 |
3.48 |
86 |
3.33 |
枯水期 |
1637 |
63.38 |
510 |
19.74 |
224 |
8.67 |
79 |
3.06 |
133 |
5.15 |
||
全年期 |
1685 |
65.24 |
512 |
19.82 |
185 |
7.16 |
115 |
4.45 |
86 |
3.33 |
河长单位:公里
(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分别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进行评价。根据单指标评价法,并根据Ⅲ类水质标准进行水源地水质合格评价。全省九个设区市15个主要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水质较好的有龙岩的北门水厂水源地、宁德的金涵水库、三明的东牙溪水库和莆田的东圳水库,这4个水源地的年测次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6.1%和83.3%。水质较差的是泉州晋江北渠的北峰和东湖桥2个供水水源地,这2个水源地全年没有合格测次,主要超标项目为粪大肠菌群、铁和锰。
(三)重点水功能区
全省选用5个重点水功能区进行达标评价,分别是闽江延平区景观娱乐用水区、闽江北港北岸福州市区景观娱乐用水区、沙溪三明市区工业用水区、北溪漳州、厦门饮用水源区、晋江泉州及湄洲湾南岸开发区饮用水源区,这5个水功能区的监测断面水质基本能满足本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
五、重要水事
(一)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视察我省灾区
2006年是建国以来我省台风洪涝灾害损失最严重的一年。5-8月份,我省相继遭受了第1号强台风“珍珠”的严重影响,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第5号台风“格美”、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的正面袭击,闽江发生了约35年一遇的大洪水。其中,“桑美”超强台风是我国台风强度重新分级后登陆的第一个超强台风,也是建国后有气象记录以来风力最强、破坏力最大的台风。6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龙岩市永定县视察灾情。回良玉副总理也分别于5月20日和8月12日先后视察我省漳州市和福鼎市灾区。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省党政军民同自然灾害进行了殊死搏斗,取得了防灾抗灾的决定性胜利。12月19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
(二)省政府颁布了《福建省取水许可管理权限规定》
为贯彻国务院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2006年11月10日,省政府颁布了《福建省取水许可管理权限规定》,明确了全省取水许可分级管理权限;省水利厅制定了《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验收规程(试行)》和《福建省取用水计划和总结暂行规定》等配套的规范性文件,有力推动我省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
(三)水能资源得到规范管理
省政府理顺了农村小水电管理职能,明确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项目的行政管理职能由省水利厅负责。全省加快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强化小水电项目的建设监管,全面推行水能资源开发有偿出让制度,水能资源无序开发现象得到遏制。
(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2006年,在建省级水利基建项目共分为八大类27项,年度计划投资14.08亿元。列入省重点的水利工程完成年度投资2.49亿元,占计划的108%,是历年来完成任务最好的一年。其中莆田木兰溪郑坂段防洪堤完成计划166%、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工程完成计划的124 %。泉州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完成投资2.05亿元,占年计划106 %。泉州外走马埭等大型围垦工程完成年度任务的102%。
(五)“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千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全年完成1527个,受益人口144.9万人;千座水库保安工程完成102座;千万方山地水利工程完成山地蓄水池4536座,容积20.8万方,小型水库23座;千万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完成51.1万亩;千公里河道清水工程完成75公里;千万亩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完成151.86万亩,启动了中央苏区县新一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计划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
(六)水资源保护及节水工作取得新成果
按照《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完成了全省371个一级功能区和39个二级饮用水源区的确界立碑工作。全省水利系统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的普查登记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发了福建省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系统,受到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的充分肯定。莆田市被列入新一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七)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全省有46 个县(市、区)所属共178个国有水管单位出台改革方案,完成分类定性并核定编制。省级仅一个水管单位九龙江北溪管理局已完成改革任务,有7个设区市完成直属水管单位改革任务,占市属水管单位总数的77.8%。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改制1005处,新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350个。
- 上一篇:2007年水资源公报
- 下一篇:已到达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