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众参与 > 水文论坛

学习贯彻《水文条例》努力建设现代水文

学习贯彻《水文条例》努力建设现代水文

李勇胜

(福建省福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

摘要:水文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也是水文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水文条例》的出台,是促进水文事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也是加快水文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水文行业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

关键词:贯彻、水文条例、现代化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不仅为国民经济建设、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数据,而且在确保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供水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水文条例》的颁布实施,明确了水文事业的法律地位,理顺了水文管理体制,完善了水文投入机制,对于加强水文管理,规范水文工作,保护水文测验设施,发挥水文站网的整体功能,维护水文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一致性和权威性,提供了法律保障。

1 学习贯彻《水文条例》

1.1 增强法治意识

《水文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水文行业的管理、水文工作的开展、水文对社会的服务工作等方面都必须依法进行。要通过学习、贯彻《水文条例》,增强法治意识,努力提高广大水文职工,特别是水文行业领导干部的执法水平,深入领会《水文条例》条款规定的内涵,正确运用法规所赋予的权力与职责。

1.2 强化责任意识。

《水文条例》赋予了水文机构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对维护水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文工作的正常开展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水文条例》充分体现了权力与责任对等的原则,对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文机构的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落实好《水文条例》,首要的问题就要进一步强化水文自身的责任意识、要严守水文职业道德、继续发扬“团结、求实、奉献、进取”的水文人精神、确保测报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切实履行法定职责。

1.3 树立服务意识

《水文条例》规定“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确定了水文是为经济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基本性质。广大水文干部职工都要牢记服务第一的思想,全面准确地收集水文资料是搞好服务的基础,及时优质地做好水文服务是水文工作的落脚点,不断拓宽水文工作领域,全面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贯彻好、落实好《水文条例》。

1.4 提高守法意识

《水文条例》对水文监测环境、设施的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要加强宣传,使公众了解水文工作的性质和重要作用,提高自觉维护水文监测环境、设施的遵法守法意识,以保障水文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因地制宜,努力建设现代水文

水文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推动水文事业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也是贯彻、实施《水文条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水文现代化建设要结合区域实际,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依靠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形成站网优化、技术先进、信息及时、预报准确、管理科学、服务全面的现代化水文服务管理运行体系,为区域兴水战略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1 调整、充实、优化水文监测站网

水文站网的布设应根据各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基本水文站网和水文调查相结合的原则,以适当的布站数量和合理的布局,满足在时间上、空间上提供水文信息的要求,通过调整、补充和优化水文站网,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科学和满足应用需求的现代水文监测的网络体系。

2.2 加快水文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区域水文特性,对各类水文站点进行建设改造,对已积累较长系列资料且具有较好水位流量关系的测站应按“无人值守,有人看管”模式,装备相应的仪器和设备,提高水文测报自动化水平。加强水质分析实验室建设,在有条件的重要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提高水质机动监测的能力。加强水文巡测基地建设,以改善基层水文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优先解决危房、缺水、缺电和偏远测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水文信息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科技含量,建成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水文基础设施。

2.3 提高水文要素监测现代化水平

实现自动监测、长期自记与电子数字存贮、自动传输、自动处理是水文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之一。依靠高科技手段,以自动测报、水文巡测为基础,并辅以遥感等技术是现代化水文监测发展方向。

⑴ 降水量测验采用长期自记和固态存储技术,观测场地达到水文测验规范要求,实现雨量数据自动传输。

⑵ 水位测验采用长期自记、固态存储技术,国家和省级重要站能测记百年一遇洪水位,一般站能测记50年一遇洪水位,并都能测记最低水位,实现水位数据自动传输。

⑶ 推广流量测验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技术,提高流量测验的自动化水平,特别是重要水源地、重点调水地区应配置流量自动监测设备,实现流量在线监测。以常规流速仪法为基础,配以ADCP等测流先进技术和应用非接触技术进行流速、流向等监测,形成多手段、多方法的流量监测体系。实现国家重要站能测到50年一遇的洪水,省级重要站能测到30年一遇的洪水,一般站能测到20年一遇的洪水,把各级水文站建设成设施设备实用可靠、技术先进、测验精度良好的水文信息采集站。

⑷ 悬移质泥沙测验主要用直接采样的积时式采样器和物理方法测量仪器,加强研究与应用振动式测沙仪、光学测沙仪、超声波悬沙测量仪,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等,完善和改进推移质监测仪器,提高采样效率。

2.4 积极推进水文测验方式改革

站队结合与水文巡测是改革水文基层管理体制和测验方式,是促进水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交通条件较好的测区,以勘测队管理若干测站,测站实现有人看管,无人值守(或汛期有人值守),定期检查巡测,实现驻测、巡测、间测和水文调查相结合。建立突发事件引发的水灾害的应急监测机制,对突发水体污染、山洪暴发等突发事件的应有应急监测的能力。选择典型测站、河段作为试点,以满足水文预报、水文分析计算、水资源评价分析等实际需要精度,研究和推进水文测验精简模式,逐步实现符合《水文巡测规范》要求的测站全部实行巡测。

2.5水文信息传输系统建设

区域各级测站配置实时水文信息自动采集仪及配套设备,形成以移动通讯公用网作为主信道,以程控电话公网(PSTN)作为系统备份信道,以区域水文信息中心为数据汇集点的星形数据信息通信网,确保各级测站水文信息在20分钟内以数字通信方式传输到区域水文信息中心。另外区域水文信息中心也是基层的水文信息收集处理集散地,具有信息的质量控制和向上级水文部门传输两种功能,承担着对实时水文信息检查、纠错和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的两种职能,并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发挥管理作用。

2.6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要实现水文信息共享,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类水文信息数据库;第二是要建立计算机网络报务应用系统,建设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提供常规的水文资料和经过深层次分析加工、面向应用主题的水文信息,满足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各类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第三要建设各级水文资料索引库,为跨地域检索和水文信息共享奠定基础,以网络和数据库系统为支撑,运用WEB、WEB-GIS、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时发布各种水文信息,包括各种基础水文信息和预警、预测、预报信息和综合分析成果,使水文这一基础工作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7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水文人才

水文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管理的正确利用,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区域水文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队伍建设首先要抓好领导班子建设,通过班子带好队伍。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作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能够担当重任、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其次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各种奖励和激励保障机制。要积极搭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抱负的平台,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学术环境、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开创出一个优秀人才广泛聚集、人才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展示的新局面。

水文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也是水文事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作为水利和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水文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基础、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现代化。《水文条例》的出台,是促进水文事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也是加快水文工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水文行业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今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治水旱灾害、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应该发挥水文行业的重要作用。以《水文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坚定信心,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拓宽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快水文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区域水文事业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李勇胜(1976-),男,福建省闽侯县人,工程师,从事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